每日快看:全员参与 当好学生心理健康守护人

2023-04-13 08:42:1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资料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华中师范大学的马英在硕士毕业后就留校担任辅导员,尤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心理存在困扰的学生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十七年来架起师生沟通的“彩虹桥”,既解决学生学业、生活、思想情感上的困惑,也关注学生人际交往、就业发展上的疑难,帮助大学生迈好成长之路。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与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受生活、就业和恋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尤其需要受到重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专属于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多方协同联动。高校应引导全员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充分调动学生个体、专业人员、朋辈群体、社会支持等多方力量。以个体自助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自助理念和掌握自助技能,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以专业帮助为主导,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守护人。以朋辈互助为补充,朋辈互助与个体自助、专业咨询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助—助人—互助”的合力。此外,还应以社会群体广泛参与为保障,鼓励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用价值引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要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时候,保有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坚强品格等,清醒认识现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引导方式上,实现疏通与引导相统一,预警机制与干预机制相结合,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配合。一是要在疏通开导的基础上,把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二是要把握不同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把握学生日常密切关注的舆论点,以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后续及时的心理干预奠定基础;三是要在用理论说服人的同时,用情感打动人,既教育、引导和鼓舞学生,又要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

在引导周期上,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增强预见性。一方面,高校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时,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在思想问题,预见其可能产生的思想困惑,并且及时地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高校不应只关注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这一时间区间,而应该将引导起点前移,抓好入学前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将引导重点后移,“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帮助学生做好从大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变上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仍能持续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完善自我。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13日第2版

作者:田曦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